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征文

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优秀稿件选登——一篇文章背后的档案情

发布日期:2022-06-24 10:34信息来源:市档案馆 作者:市档案馆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 曹诚强

  历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文明的重要载体。加强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为编史修志、服务民生、咨政教育等提供强有力的史料支撑,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过去到当今,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份小小的档案,几页泛黄的字纸,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乃至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现实生活中不乏因相关材料丢失,导致个人在工龄、职称、工资等方面受影响,而最终通过档案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案例,还有涉及婚姻、房产纠纷等方面利用档案化解难题的事例举不胜举,这些都说明档案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就有过利用档案解决工作上难题的经历,其中二十多年前的一篇征文获奖背后的档案情至今存留心间。

  1998年2月,为了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编纂《黄山改革开放纪实》一书,“征集通知”下发后,受市人事局领导委托,让我来写“人事改革”部分,我一下犯了难:这是一篇历史性、资料性相结合的文章,时间跨度大,手头资料无多,且当时我已被抽调参与机构改革,工作正忙。尽管如此,我最终还是应承了下来。

  接了任务,责任在肩。我更加忙碌起来,边工作边搜寻资料。那段时间,我成了档案馆(室)的常客,一心想从浩如烟海的卷宗中寻找可利用的材料。档案员给予热情接待,及时调卷,提供方便,当一份份档案资料呈现在面前时,我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原以为馆(室)藏丰富海量卷宗,所需资料不易找到。没想到这些档案涉及的人事制度,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招聘、公务员考录、干部培训、奖惩、职称、工资、人才队伍建设等等,好像让我进入了真实的人事制度改革场景之中,那些年人事工作活动轨迹在档案中再现,往事不再如烟。这就是档案的力量,档案的魅力,也是档案的功用。

  经复制、摘抄获得大量资料,我撰文完成任务心里就有底了。通过对档案素材的整理、归类、分析、挑选,去粗取精,文章《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路子》很快写成,它以史实为依据,以资料为基础,以改革开放20年为节点,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市人事制度改革发展脉络和概况。文章被收入《黄山改革开放纪实》一书和市直机关工委编写的《改革开放二十年》文集,之后通过加工修改,《适应形势,积极探索,勇于改革——黄山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述》一文荣获市直机关“庆祝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有奖征文”一等奖。

  其实,这个奖不仅仅属于我,更属于我的档案员同事们,是她们把档案工作当做崇高事业干,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确保了档案文件资料的完整齐全,全面真实反映了人事工作发展的轨迹和面貌。任何“写史”文章和书籍若没有充分的史料支撑,那就是沙基建楼,摇摇欲坠不牢靠。作为最真实可靠的史料,档案对于“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所查阅的档案也只是馆藏中“冰山一角”,那么宏大的库存,海量的卷宗,真实的数据,可靠的资料,是源源不断地直接提供现实服务的强有力依据。我们应当敬畏档案,更应当感谢那些默默奉献的档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