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倩
地的伟大在于孕育了无限的生机,档案的伟大在于它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延续无私奉献。正所谓“石室藏珍资治,翰墨飘香通鉴”,档案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承担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它是延续人类记忆,联系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在税务发展史上,它是忠实的记录者,它用自己那独特的方式书写着税务人“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的满腔赤诚和铿锵足迹。
江河流万古,案卷鉴千秋。从古至今,档案的载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由甲骨、金石、简牍、丝绸、纸张再到电子图文。税务档案无论是载体还是管理方式也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地改革。从最初的纸质资料以时间为单位集中在档案盒内,到如今电子档案系统的上线打通了全流程电子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税务征管档案从传统载体向数字管理的转型升级。在过去,开展税收违法案件档案查询工作时,往往需要跨市区(县)现场核查,不仅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现如今可直接异地调取电子档案信息,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执法行为,更便于搜索有效信息,实现“慢、偏、柔”到“快、狠、准”的飞跃。
有道是“兰台虽小天地宽,尘埃落知泰山重”。临近退休的李志华被调整到档案管理岗位,从业务部门转变到后勤岗位,李志华二话不说就扎进了这个陌生的领域。在她接手档案岗位的时间段正好是电子档案系统上线的时间,50多岁的李志华拿着笔记本,反复咨询技术人员,记录操作流程,很快将设备操作、新系统运行等新技术“啃”了下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些人看来,档案管理员就是一名“搬运工”,在税务系统属于“边缘工作”。但是李志华不这么认为,因为她始终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通一行”的工作信条,将自己的工作当做税收业务的最后一道“防火墙”。装订顺序是否正确、条形码是否规范、上交资料是否齐全,都是她装订档案时必须要核对的内容。除了一摞摞厚厚的档案资料外,李志华的办公桌上总会放着剪刀、棉线、胶水等各种小工具。她的手仿佛是带着魔力的,经她之手,那些原本零散、无序的资料碎片,便被赋予了灵魂。透过资料柜中一盒盒整齐的档案,屏幕上一个个跳动的字节,似乎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人类与档案同在,社会与档案同行,文明与档案同兴。身处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元化办税方式也让档案的收集与保存在不断的发展中产生新的变革,而这都少不了一代又一代“兰台人”始终如一的坚守。他们身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着无比周到的耐心和细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用自己的初心践行使命,服务于税务工作、服务于广大人民、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