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市档案馆和市非遗保护中心赴歙县深渡中心学校,对徽派版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荣明进行口述档案采访。
潘荣明,1969年出生于歙县深渡镇,现为徽派版画省级非遗传承人、深渡中心学校高级教师。1985年考入徽州师范学校后,选修美术专业,跟着汪立崐老师学习版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认为他有雕刻的天赋,不仅送给他一套版画刻刀,还推荐他的第一幅版画作品《村口》在《黄山日报》上刊登发表,更加坚定了他对于版画创作的兴趣。1989年潘荣明毕业后,曾先后被分配至沙坦村小学、塔坑村小学等乡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由于身处的乡村学校条件艰苦且山区交通不便,每学期他才能回家一次。在那些孤独寂寥的时光里,他毅然地拾起刻刀,全身心地投入到版画技艺的磨炼与深入研究中。刀与木的碰撞间,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以此抵御孤独与寂寞如潮水般的侵蚀。日积月累的练习使潘荣明的技艺越发娴熟,他先后在《安徽教育》《安徽教育报》《美术大观》等刊物发表版画作品六十余幅,2008年被评选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回到家乡深渡任教后,尝试在深渡中心学校开设版画教学班,每学年招收40个学生,将传统徽派版画和新徽派版画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让更多学生了解、接触并学习徽派版画,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将版画教学打造成为深渡中心学校的一块特色品牌,2016年学校被省文化厅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
据潘荣明介绍,传统徽派版画的线条以白描手法造型为特征,线条工整、精致、细腻,而新徽派版画的线条在继承传统线条流畅细腻特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表现现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强调画面的形式感和空间感,会有更多的留白或虚实对比,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并且传统徽派版画主要是为满足书籍出版、日常生活等实用性需求,而新徽派更加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思想性,以反映时代精神、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为主要目的。
潘荣明还为工作人员讲解了徽派版画中的“饾版拱花”技艺:饾版技艺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版,将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版,然后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最后完成一件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而拱花通过压力使纸张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纹理,形成立体感,使画面中的花卉、动物、山水等元素更加生动逼真,仿佛跃然纸上。二者相辅相成,使画面不仅色彩绚丽,而且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将版画艺术和套版印刷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讲解的过程中,他还演示了拱花的制作过程。
|
|
他还谈到,传统徽派版画集画、刻、印于一身,其中木版水印技术通过在木刻版上刷印水墨及颜料,再转印到纸张等材料上,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艺术还原性高,材料与技法独特。然而如今能够娴熟掌握它的人愈发稀少,传承之路任重道远。怀揣着对徽派版画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他希望能更为深入地研习木版水印,并在未来教给他的学生。(市档案发展中心 李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