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兰台快讯 > 工作动态

【黄山记忆工程口述档案专题】祁门蛇伤疗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滕英

发布日期:2025-07-15 17:05信息来源:市档案馆 作者:市档案馆 阅读次数: 字号: 收藏

7月10日,市档案馆与市非遗保护中心口述小组行,前往屯溪滕氏仁和门诊部,对2025年3月取得祁门蛇伤疗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滕英进行专访,征集相关档案资料,同步开展服千企进万家实践活动。

在皖南的群山中,毒蛇咬伤曾是当地百姓的噩梦,而滕英作为祁门蛇伤疗法的第四代传人,用四十余年的坚守,延续家族百年中医智慧,为一方百姓驱散蛇毒阴影。

 

滕英,祖籍浙江金华,1962年出生于祁门,成长于蛇伤研究所家属大院,在药材的特殊香气中长大。据他所述,其家族与蛇伤治疗的缘分可追溯至曾祖父滕生伟,历经祖父、父亲,传到他这已经第四代。父亲滕国强曾是是抗美援朝退伍军人,后转业至祁门,因在农村工作队多次救治毒蛇咬伤的村民声名远播。1965年为了解决山区群众被毒蛇咬的问题,卫生部华东局安徽省卫生厅决定在当地组建一个专门治疗蛇伤的医院,于是找到了治蛇伤出名的滕国强。滕国强受命组建了蛇伤研究所主动请缨将研究所设在皖浙赣三省交界且蛇类繁多的祁门县从此一生专注于蛇伤治疗、制药与研究直至1987年去世,救治皖赣浙蛇伤病人2万余例,治愈率超97%1978年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滕英的童年与蛇密不可分。在父亲的教导下12岁就开始学习捕蛇,从小蛇到毒蛇到有毒蛇。起初捕捉的是菜花蛇、黑眉锦蛇无毒蛇,再是蝮蛇、竹叶青到剧毒的五步蛇。13岁跟着父亲上山挖药,学习药、背诵汤头歌诀15岁接触制药、医治病患,初三那年就曾用家传的蛇药成功救治被蝮蛇咬伤的朋友。1979年,17岁的滕英参军入伍,在三年服役期间仍坚持按父亲要求研习中医知识。1983年退伍后,他正式进入祁门蛇伤研究所,开启了人生职业蛇伤治疗生涯。1984年他进入淮南卫校(职医班)西医专业学习,1992年又赴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他不仅熟稔《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还掌握了现代医学的各种疗法,成为传统与现代医学结合的践行者。

认药识药是中医传承的根基。滕英常带徒弟深入祁门与江西交界的山区,实地辨识草药。他常说:“真正的好药难挖,必须亲赴深山。”这种实践精神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也为后续创新治疗奠定了基础。

面对复杂的蛇类毒素(血循毒素、神经毒素、混合毒素),滕英遵循“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的解毒原则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例如针对五步蛇这类血循毒素毒蛇,他采用“祛瘀散”外敷、蛇药胶囊内服,配合大黄、元明粉通腑排毒他所采用的祁门蛇药治疗各种毒蛇咬伤疗效高,组方严谨、实用,所用中草药,药源广、疗效高、费用低,对各种毒蛇咬伤及蜈蚣、蜂、蝎等伤均有效。在血清疗法普及后,他创新提出“血清+中药”联合方案。他认为,血清能中和游离蛇毒,而家传蛇药对已与组织结合的毒素非常有效这种结合使治愈率进一步提升更有患者在蛇伤痊愈后,银屑病、肾功能衰竭等其他症状也得到改善。

在蛇伤急救方面,他总结出“冷静、清洗、负压吸毒、烧烙(针对浅层咬伤)”四步法,反对采取过度捆扎、挤压、刀切的方式处理伤口,强调“蛇伤救治黄金10分钟”,越及时处理,效果越显著。对于组织坏死的重症患者,他曾采用刮骨疗毒,配合家传蛇药促进愈合,成功保住一位被五步蛇咬伤的农村患者的小腿,避免了截肢。

滕英打破家族“传男不传女、传长子不传次子”的他认为医术是救人的,不该被门户之见束缚。1993年起,他开始招收外姓徒弟,除在研究所内培养弟子外,还到蛇伤高发的宁国市胡乐镇带徒授课。目前他的7位徒弟中,既有女儿滕雨薇,也有江永强、陈柏华等外姓弟子,多人已成为各家医院的蛇伤治疗骨干。2019年滕英被命名为省级非遗项目祁门蛇伤疗法代表性传承人2025年又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病人把命交给你,就要全心付出”,这是滕英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严守医德,拒绝患者的宴请与馈赠,曾将患者送来的鸡熬成鸡汤反哺病人。对于贫困患者,他尽量采用中药治疗以降低费用,“血清一支上千,农村家庭难承受,轻度蛇伤用中药同样有效”。 他视病人为伙伴,强调“互相理解”。曾有同事对蛇毒和血清都过敏,被咬伤后休克,滕英携带抗过敏药紧急救治,最终转危为安。这种生死考验让他更深刻体会到医者责任,“信任是双向的,病人配合才能发挥药效”。

 公益方面,2010年以来多次赴宁国、休宁、祁门等地开展义诊,免费传授蛇伤防治知识;2020年协助安徽电视台拍摄专题片,推动祁门蛇伤疗法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他说:“中医不仅治病,更要育人,感谢病人让我实现了医者价值”。

如今,63岁的滕英仍每年接诊千余人,通过滕氏仁和门诊部延续着家族传统治疗的使命。从打破传承壁垒到融合中西医术,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的内涵,让祁门蛇伤疗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守护生命的实践中不断传承发展。(市档案发展中心 李贝贝)